
谐波补偿选集中补偿还是就地补偿?
发布时间:
2021-09-15
咱们做任何电气设备的调整,核心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。就拿谐波补偿来说,到底选 “集中补偿” 还是 “就地补偿”,关键得看咱们的核心需求是什么。
一、先明确目标:是满足供电局要求,还是解决设备自身问题?
首先得想清楚,咱们做谐波补偿最想解决什么问题 —— 是单纯满足供电局的考核标准,还是要解决现场设备的安全隐患?这两个目标,对应着完全不同的补偿方案。
1. 若目标是 “满足供电局要求”:优先选集中补偿,成本最低
供电局对谐波有明确考核,通常只盯着一个特定点位(比如文中的 A 点),要求这个点的谐波不能超标;至于 A 点之下其他地方的谐波情况,影响不大。这种情况下,在 A 点做 “集中补偿” 是最优选择,最大的好处就是成本最低。
举个例子就好理解了:假设 A 点之下有 B、C、D 三个点位,分别对应 1 号、2 号、3 号三台设备。如果选 “就地补偿”,大家习惯的做法是 “一台设备配一台 APF(有源电力滤波器)”—— 比如每台设备需要 100A 的 APF,那 3 台设备就得装 300A 的总容量。
但如果选 “集中补偿”,把 APF 装在 A 点这个总位置,往往20A 的容量就够了。为啥差距这么大?主要有两个关键原因:
- 原因 1:设备不会 “同时工作”,就地补偿会浪费容量
不是所有设备都会一直同时开 —— 比如 1 号设备没开,只开 2 号和 3 号,那给 1 号配的 APF 就会闲置,相当于白白浪费了一部分容量。所以从容量需求来看,“就地补偿” 需要配的总容量,肯定比 “集中补偿” 多。
- 原因 2:谐波会 “相互抵消”,集中补偿不需要那么大容量
每台设备产生的谐波(比如都是 100A 的五次谐波),并不是简单叠加的 —— 它们像 “有方向的矢量”,相位角不一样,叠加时会相互抵消一部分。
比如 2 号和 3 号设备都产生 100A 的五次谐波,因为相位角不同,两者叠加后的总谐波电流,会比 100A+100A=200A 小很多;极端情况下(比如给设备装 12 脉波变压器,让 1 号和 2 号的相位差 30 度),这两个谐波甚至能完全抵消,总谐波变成 0。
实际场景中,就算不特意调整相位,多台设备的谐波叠加后,也会自然抵消一部分。所以把 APF 装在 A 点做集中补偿,不需要太大容量就能满足要求。
2. 若目标是 “解决设备自身安全问题”:必须选就地补偿
如果现场设备已经出现了安全隐患 —— 比如 2 号设备的开关总烧、电缆发热,那不管成本多少,都必须在 2 号设备这里做 “就地补偿”。
因为这种情况下,“集中补偿” 完全没用:就算 A 点的谐波达标了,2 号设备附近的谐波依然存在,开关烧毁、电缆发热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。
要知道,谐波治理的核心意义,首先是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。虽然装 APF 会有 3% 左右的损耗,谐波治理本身不 “节能”,但一旦设备因为谐波出了事故,造成的损失会比装 APF 的成本高得多 —— 所以这种时候,就地补偿是唯一能解决安全问题的选择。
相关新闻
关注公众号

广东光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
电话:0757-22227758
邮箱:gdgddq@126.com
网址:www.gd96.com
地址: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高赞村杏坛水乡大道613号三栋